小鹏的混碳方案其实今年8月份就宣布已实现量产落地了,之所当前才写混碳的相关内容,一方面是SiC价格跌的厉害,业内都在讨论混碳还有没有前途。另一方面最近搭载小鹏同轴800V混碳电驱的小鹏X9发布。借此机会就好好聊聊小鹏的这款混碳模块,包括其是如何将MCU的6路PWM调制为12路驱动信号的,以及最关键的四种控制策略。
先说说这款混碳模块的背景,首先混碳方案可以解决性能与成本的矛盾。
◎纯SiC方案:效率高,但为了满足整车大电流(加速能力)需求,需要使用大量昂贵的SiC芯片,导致成本极高。
◎纯Si IGBT方案:成本低,大电流能力强,但在中小电流时导通损耗大,且开关速度慢,拉低了整体效率。
◎混碳模块就是把SiC和IGBT并联功率模块通过控制开关顺序,可以达到兼顾中小电流效率和峰值电流能力的目的。而且当前国家测试标准(CLTC)主要是中低电流工况,因此需要提升中小电流下的效率,所以小鹏的混碳电驱才能有93.5%CLTC效率。
01.
小鹏DPWM混碳控制方案
但是仅有混合结构还不够,如何协调两个开关的工作才是关键。传统的SiC功率模块或IGBT功率模块是通过微控制单元MCU(PWM信号发生器)发出的六路PWM(脉冲宽度调制,Pulse - Width Modulation)信号进行驱动控制的。然而对于混碳功率模块来说,传统的控制策略是难以对组合后两类功率模块实现最优控制的。
小鹏的这款混碳模块其实就是在原有的控制层面进行优化,在多加一个PWM信号分配模块,用来调制出用于驱动混合功率模块实现不同模式所需的脉宽波。更具体的来讲就是在控制混碳功率模块时,在传统的MCU(PWM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模块之间,加入了一个以CPLD或FPGA为核心的驱动装置。这个装置不仅接管了MCU生成复杂驱动波形的负担,还能根据需求灵活、实时地调整驱动策略,从而同时实现优化性能和降低MCU负载两大目标。
(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 -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其驱动装置主要包含两个核心模块PWM信号调制模块、PWM信号分配模块。并集成了一系列辅助功能以确保安全可靠,比如死区控制模块、脉宽检测模块、故障锁存模块和安全模块等。
驱动装置的核心作用是对MCU送来的六路脉宽波进行调制,生成一系列候选驱动波形。然后,分配模块会根据目标模式指令,从中精准选取两组目标波形,分别发送给混合功率模块中的两类功率单元。其精髓在于PWM信号调制模块如何通过灵活的逻辑运算,从原始波形生成四种不同的驱动波形,从而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
02.
核心机制是调制与分配
调制模块的核心是对输入脉宽波做“延时+逻辑运算”,生成4路候选脉宽波。延时单元对原始的每路PWM波进行两种不同的延时,产生两个“第延时一脉宽波”。逻辑单元再将原始波与这两个延时波进行“与”、“或”等组合逻辑运算,最终得到第一脉宽波(外脉宽波) 和第二脉宽波(内脉宽波)。外脉宽波比原始波更“宽”,内脉宽波更“窄”,它们边沿的时间差可调。
在基础波形上,逻辑单元通过“异或”运算得到第三脉宽波(On-Off PWM),并从延时单元的中间寄存器提取第四脉宽波(开通PWM)。
分配模块响应“目标模式指令”,选取2组目标脉宽波。将目标脉宽波分别发送给 SiC 模块和 IGBT 模块,驱动混碳模块进入目标模式。
当检测到输入脉宽过窄时,会自动切换到纯碳模式(仅驱动SiC)或纯硅模式(仅驱动IGBT),防止因脉冲过窄导致的控制异常,提升系统的鲁棒性。且在CPLD/FPGA内还集成了硬件死区生成电路,作为MCU软件死区的安全冗余,防止上下桥臂直通,确保功率模块安全。此外还集成了主动短路(ASC)、自由轮(FW)和上下桥互锁等安全功能。当故障发生时,能快速响应,将系统切入安全状态,保护功率器件和整车系统。
总结
小鹏的混碳控制方案是以CPLD/FPGA为载体,集成PWM调制、分配及多重安全模块,将MCU的6路PWM调制为12路驱动信号,实现了4种核心工作模式及单碳/单硅应急模式的动态切换,既通过定制化脉宽适配实现混碳模块最优性能,又能降低MCU负载、节省PCB面积,且安全冗余充足。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