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与汽车市场白热化竞争的大背景下,采埃孚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全年营收营收和利润下降。历史上两起重大并购(2015年收购天合、2020年收购威伯科)使得公司的负债处于较高水平。
业绩压力之外,公司也启动了裁员瘦身计划。
在此背景下,今年的采埃孚亚太区创新日意义非凡。它不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公司对当下困局的战略回应。NE时代团队亲临现场,参观展品、体验试乘试驾,并与采埃孚集团董事彼得·霍得曼博士和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亚太区运营总裁汪润怡展开深入交流。
采埃孚亚太创新日,图源:采埃孚
01.
与时俱进的采埃孚
今年是采埃孚成立第110年。作为汽车从机械时代向软件定义转型的亲历者,采埃孚始终紧随潮流。彼得·霍得曼博士认为,当下行业转型对公司而言并非危机,而是重大机遇。
采埃孚集团董事彼得·霍得曼博士,图源:采埃孚
采埃孚的底气,源于百年积累的多业务、多产品经验,以及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正如彼得·霍得曼博士所言:“除采埃孚外,几乎没有其他技术公司能提供如此丰富的零部件与子系统组合,更少有企业能将其与全面系统集成能力、整车专业知识及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相结合。”
以彼得·霍得曼负责的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为例,其“底盘2.0”理念通过集中式控制,将执行器软件迁移至域或中央控制器,实现高效集成。NE时代此前详述过此技术(详见:《底盘2.0,打破常规之后,采埃孚将如何引领技术重构》)。目前,该理念已搭载于路特斯 Eletre 样车上并在创新日上体验。
“底盘2.0”不仅支持6自由度控制,还采用软硬分离模式。其中,cubiX 是业内首批纯软件产品,可适配多种硬件——不仅限于采埃孚自家产品,还兼容第三方底盘执行器。目前,公司已与国内头部车企就 cubiX 达成合作,助力“软件定义汽车”下的底盘开发。
采埃孚底盘2.0,图源:采埃孚
作为全球汽车创新前沿,中国已成为采埃孚的技术发源地与应用市场。汪润怡透露,公司在中国设有5家大型研发中心,本土团队屡创“采埃孚全球第一”乃至“汽车行业世界第一”。今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针对中国市场需求推出的新一代总成和零部件产品已在中国实现量产,并获得超10亿欧元订单。
当然,采埃孚深谙中国市场的残酷。彼得·霍得曼博士直言:“中国是我们的‘健身房’——在这里锤炼实力、精进能力,再将成熟创新推向全球。”
02.
中国打样,全球推广
汪润怡从两方面剖析中国市场的残酷:一是开发周期极短——行业标准现为8-12个月,甚至4-6个月的需求频现;对比之下,早期周期长达3-4年,两年前则为18个月。二是成本压力巨大——价格战预计持续2-3年,公司需持续优化成本。
采埃孚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亚太区运营总裁汪润怡,图源:采埃孚
为此,采埃孚深化本土化,并借全球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举措包括:组建敏捷本土团队(获全球支持);全面采用国产供应链,并推广至海外;推进自动化与数字化生产,降低运营成本。
本土团队不止工程师,还包括项目统筹专家,并获总部全力赋能。为加速转型,总部新设管理委员会与转型委员会,与董事会紧密联动。“中国团队不仅是全球一部分,更是领头羊,”彼得·霍得曼博士补充道。
此模式下,多项技术在中国首发落地。电驱增程系统(eRE)即一例:相较传统发电-驱动分离架构,eRE 将两者集成于一电机,节省空间、优化成本,并支持标配四驱,提升用户体验。目前,该系统已搭载零跑D19 车型。此外,本土团队深度参与干式线控制动系统研发,其首发也将在国内实现。彼得·霍得曼博士预计,干式线控制动系统在中国上市的时间应该是2026年下半年和2027年初。
采埃孚eRE Plus四合一电驱增程系统,图源:采埃孚
成本优化上,一从设计入手,降低硬件支出;二靠本土供应链。采埃孚亚太区超6000家供应商,多为中国本土企业,且链条延伸至设备端。公司正增多用国产设备,并推广全球。如墨西哥工厂转向生产线已与张家港工厂同步,采用中国设备,供应欧美车企。这一布局不仅提升采埃孚竞争力,还助力中国上下游企业出海。
具体在国产化比例方面。以彼得·霍得曼负责的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在中国工厂的产品为例,国产化水平非常高,很多产品甚至达到了98%-99%的国产化。即使在国产化较慢的辅助驾驶芯片方面,采埃孚也在积极推进。目前正在开发基于地平线J6系列的国产化芯片平台域控制器产品,包括前视一体机SCAM6(基于地平线J6B)、域控制器ProAI 124A(基于地平线J6M)、域控制器ProAI 564L(基于地平线J6P)。目前SCAM6已完成A样设计,ProAI 124A已达到B样成熟度,ProAI 564L已获得定点,预计将在2026年量产,首批客户为中国本土客户。未来,国产芯片平台解决方案将推广至全球客户。
在运营端,采埃孚中国工厂堪称数字典范:实现无灯工程、黑灯工厂及半黑灯工厂。“我能在总部办公室打开电脑,实时监控所有工厂进程,”汪润怡说。
03.
26辆样车,70项技术展示
本次创新日展出26辆样车,涵盖70项创新技术,涉及车辆运动控制、电驱动、自主驾驶、赛车工程及被动安全。
在车辆运动控制领域,亮点包括:EasyTurn悬架前桥系统、智能底盘传感器、湿式/干式线控制动系统(IBC/EMB)、线控转向系统、频率敏感控制阀系(FSC)、复原压缩独立控制双阀减振器(CDC®rci)、连续阻尼控制(CDC®evo)及 半主动连续阻尼控制减振系统CDC®、“底盘2.0”、AI 路面感知技术。
线控技术上,采埃孚领跑行业:已为蔚来 ET9 提供量产线控转向(国内首款),并获北美头部车企商用车干式线控制动订单(前湿后干混合,预计2028年量产)。本次样车最大的亮点是升级至48V 架构,支持线控制动与转向。国内干式系统预计将于2027年量产。在转向管柱中,直驱式手感模拟器取代齿轮机构,结构更紧凑,手感更自然线性。
AI 路面感知技术可探测路面平整度(为主动悬架调节信号),更能识别泥地、沙地、雪地等工况,结合“底盘2.0”提升越野体验。方案可选:激光雷达(精度±1cm,提供3D高程);双目视觉(±4cm,探测坑洼、坡度);或纯底盘信号(实时路面类型识别)。
EasyTurn悬架前桥系统为纯机械创新,支持80°车轮转角,转弯直径缩至7.8m,实现6m窄路掉头。
EasyTurn悬架前桥系统,图源:采埃孚
电驱动展示包括8速自动变速器、800V 碳化硅同步电驱动桥(同轴减速器,功率200kW,重95kg)、8速插电混动变速器。
自主驾驶部分,聚焦高速公路辅助与自动泊车辅助。ZF LIFETEC 则展出顶置式气囊、多功能方向盘、主动控制卷收器(ACR8)等乘员安全方案。
总结
正如汪润怡总结所言,采埃孚正在以“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从过去,到现在,至未来”理念与产业合作伙伴一同迎接汽车转型的重大时刻。本次创新日,充分体现了在深厚的经验积累,不管追求创新的精神,持续的本土化布局下,采埃孚穿越周期的底气。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