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近日公告显示,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川联合动力”)创业板IPO将于2025年6月12日上会审议。>
>汇川联合动力>成立于2016年,前身为汇川技术体系内运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的唯一主体。主要产品包括电驱系统(电控、电机、三合一/多合一驱动总成)和电源系统(>车载充电机>、DC/DC 转换器、二合一/三合一电源总成)等动力系统核心部件。>
>> >
>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根据>NE时代>统计,2024年汇川联合动力电控产品份额约 10.7%,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总排名第二);电机产品份额约 10.5%,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总排名第二);驱动总成产品份额约 6.3%,排名第四;车载充电机产品份额约 4.5%,排名第八。>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24年上半年,动力系统产品出货量超过170 万台,全年出货量超过450万套,为超过40家整车企业配套170个车型项目。2022-2024年累计出货量也超过770万台,增长显著。>
>在营收表现上,汇川联合动力全年营收超过160亿人民币,其中电驱系统业务占比最大,为87.2%,电源业务占比为12.7%。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9.39%,进一步说明汇川联合动力优异的市场表现。>
>但与出货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产品的价格。>
>2022-2024的三年中,汇川联合动力电驱系统产品销售价格分别为 5,160.72 元、4,474.33 元和 3,764.39 元,2024年同比下滑15.87%,三年累计下滑27.06%。电源系统产品价格分别为 3,149.47 元、2,636.18 元和 2,264.06 元,2024年同比下滑14.12%,三年累计下滑28.11%。>对此,汇川联合动力解释道,除产品结构的调整,即单价较低的产品出货量增加外,更多的是原因是来自于与客户协商之后进行年降导致的。>
>此外受影响的还包括毛利。根据价格敏感性分析,在单位成本等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若产品销售价格下降 5%、10%,则2024年电驱系统产品毛利率下降 4.36 个百分点、9.20 个百分点,电源系统产品毛利率下降4.52个百分点、9.54个百分点。不过好在汇川联合动力在2022-2024年时间内毛利率表现良好,分别为13.57%、14.64%、16.85%,呈稳定增长趋势。>
>如果对应到具体业务来看,汇川联合动力电驱系统产品的毛利率正常高于同行一倍左右,各期分别为13.96%、14.92%、17.25%,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均值分别为7.61%、5.52%、8.26%。但电源系统产品的毛利率却常年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均值,其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6.89%、13.17%、14.12%,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均值分别为16.83%、17.84%、16.73%。结合业务占比来看,主要受规模化影响。>
>毛利的良好表现离不开上游供应链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汇川联合动力持续的技术创新。目前,汇川联合动力的主要供应商包括有晶川电子(英飞凌产品相关)、中车时代半导体(功率半导体)、宁波韵升(磁钢)、金杯电工(铜线)、大联大控股(电子元器件)等。>
>研发方面,研发费用占比汇川联合动力占比从2023年开始虽然低于行业平均,但绝对值依然是行业内最高,2024年研发费用超过9亿元人民币,远高于行业平均2亿元。>
>除技术产品外,汇川联合动力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庞大的产能规模。2024年其电驱产能达到415.61万套,电源产能为128.54。并且得益于良好的市场表现,其产能利用率也较高,电驱产能利用率93.70%,电源产能利用率为73.99%。本次募资的主要投入方向也为新建产能,预估金额为26.12亿用于扩产。>
>
>
>
在笔者看来,汇川联合动力在产品技术方面已经具备明显优势,未来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于整车客户的自制>。目前汇川联合动力的主要客户包括理想汽车、广汽集团、奇瑞集团、小米汽车、吉利集团。这些客户内部均布局有电驱相关产品。事实上,汇川联合动力已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来应对这一挑战,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如定子、>功率砖>等零部件级的产品,甚至提供代工服务。但也不可避免在与其内部竞争中,作为第三方的汇川联合动力需要进一步进行产品创新,通过明显的优势赢得更多车型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