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固态电池,宁德时代认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很复杂,要考虑到成本和供应链成熟度等因素。其中,供应链成熟需要3年以上周期。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2030年前后有望更大的规模化生产。同时,>宁德时代表示,目前市场上很多在研发的固态电池产品其实是半固态电池。>
>国轩高科首席科学家朱星宝也认为,>“五年内,半固态是主角。 ”>
>一方面是车企/电芯企业全固态的激进量产时间表;另一方面,各方通过半固态、固态的“双线”布局加速技术突围与市场占位,既稳扎稳打推进商业化应用,又积极探索技术边界。>
>而在半固态方面,不少企业已有实质性的技术进展与应用突破。>
>01.>
>巴斯夫,首批量产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实现交付>
>8月29日,>巴斯夫旗下巴斯夫杉杉向北京>卫蓝新能源>交付首批量产半固态电池正极活性材料(CAM)。>巴斯夫杉杉>研发团队针对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问题,设计了>具有独特复合包覆层的超高镍(镍钴锰)正极材料>。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以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阻抗提升了能量密度,还>通过有效抑制正极活性材料与电解质的界面副反应,大幅提高了产品的循环性能和日历寿命>。>
>
>
>
2021年,巴斯夫为完成其长期电池材料业务战略布局,完成对湖南杉杉51%股权的收购,>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成为其电池材料全球网络的重要一环>。>
>2024年8月,巴斯夫杉杉成功推出了全固态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并在长沙基地完成了中试规模生产。>而此次交付标志着半固态材料产业化进入实质阶段>。>自2024年8月项目启动以来,巴斯夫杉杉和卫蓝新能源>双方在短短一年内便完成了从概念到量产的全过程>。>
>卫蓝新能源作为中科院物理所固态电池产学研孵化企业,产品覆盖新能源车船、储能及低空动力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卫蓝新能源与蔚来、吉利、小米等新能源车企合作紧密>。2023年6月,卫蓝新能源向蔚来正式交付半固态电池,同年12月,蔚来ET7搭载卫蓝新能源交付的150kWh超长续航电池包,实测续航超1000公里。而吉利汽车和小米集团等企业也通过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了卫蓝新能源的投资。>
>除此之外,>卫蓝新能源还与江淮钇为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4695大圆柱半固态电芯,剑指规模化量产>。>
>在储能领域,>卫蓝新能源全球首款280Ah固液电池批量交付>;随着卫蓝联合海四达的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投产>,卫蓝新能源全球首款314Ah大容量半固态储能电池产品在此顺利实现量产。>
>卫蓝新能源重点开发>混合固液和全固态电池>,提出>原位固态化>的解决方案,通过注液保持良好的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的物理接触,再通过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将液体电解质部分或全部转换为固体电解质,解决高电压、安全性、锂枝晶、体积膨胀等问题。>
>02.>
>半固态“小步快跑”>
>上汽>集团通过 MG4 车型的激进定价策略,>加速了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同时重塑了10万级纯电市场的竞争格局。>
>在近日的成都车展上,上汽集团公布了其新款MG4车型的系列价格。其中,>搭载半固态电池的版本在限时补贴后的售价为9.98万元人民币。>作为全球首款批量搭载半固态电池>的量产车型,>这一定价显著低于市场对同>类新技术的普遍预期>,标志着半固态电池技术首次进入10万元以内市场。>
>
>
>
据悉,该车型的电池供应商为上汽与固态电池技术公司清陶能源成立的合资企业——>上汽清陶>。>
>基于>清陶能源>的>第二代半固态技术>,>全新MG4搭载的新型半固态电池,液态电解质占比仅5%,远超行业现有半固态电池占比10%~15%的水平,在低温性能与安全性能方面得以提升。>低温性能方面,相比传统磷酸铁锂电池,在-7°C环境下的续航保持率提升约13.8%,极寒放电功率提升超过20%;安全性能方面,根据官方信息,该电池已通过“360度针刺测试”,未出现起火或爆炸现象。>
>另外,就在近日,上汽清陶也通过股权结构调整,加速半固态、固态电池整体战略布局。>
>华域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2.06亿元的价格,>收购控股股东上汽集团持有的上海上汽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汽清陶”)49%股权>。>
>据悉,华域汽车前身为上汽集团的零部件业务板块,2009年完成整合并上市。也就意味着>上汽清陶的股东身份从整车厂转变为零部件供应商>。华域汽车持有上汽清陶49%股权,上汽集团不再直接持股,而是通过华域间接持股,上汽清陶的控股股东仍为清陶能源。>
>同时,华域汽车还指出,本次股权收购完成后,上汽清陶拟更名为“清陶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来,公司将利用“中性化”市场拓展优势,进一步丰富其客户结构,加快推进半固态、固态电池整体战略布局的全面落地。>
>今年7月,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透露,蜂巢能源正全力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与量产进程,>计划于第四季度在其2.3GWh的半固态量产线上,试生产第一代容量为140Ah的半固态电池。>这款电池不仅标志着蜂巢能源在固态电池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更将作为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的专用电池,>预计于2027年开始大规模供应>。>
>此外,蜂巢能源在半固态电池领域还有其他规划,今年将量产第一代半固态能量密度为>300Wh/kg的软包电池>,其成本优势显著;而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将提升至>360Wh/kg,容量为78Ah>。>
>在全固态电池方面,蜂巢能源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将达到>400Wh/kg,容量为68Ah>,主要瞄准低空飞行和汽车两大应用领域。>据悉,>目前蜂巢能源已经获得某央企eVOLT低空飞行器定点,年内提交样品。>下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进一步提升,目标为500Wh/kg。>
>国轩高科同样也认为,>“让半固态在前面扛旗,给全固态留下成长的时间。”>
>因此,在技术路线布局上,国轩高科选择“两条腿走路”,既做全固态电池的长线布局,也快速推进半(准)固态电池,为短期即将爆发的市场做准备。>
>在半(准)固态电池方面,>国轩高科推出了G垣准固态电池,其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以上,系统能量密度超过235Wh/kg。>国轩高科已规划建设 12GWh 准固态电池产线,并向 5 家以上客户送样,4 家以上客户已上车测试,搭载G垣准固态电池的“001”号样车总里程已经超过一万公里 。>
>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国轩高科在第一代金石电池的基础上,通过材料创新,金石电池硫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提升 60%。>目前,金石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据了解,金石电池2025年中试样件的能量密度为350Wh/kg,单体容量达到70Ah,提升150%。国轩高科已建成首条全固态 0.2GWh 中试线,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 100%,良品率高达 90%,并已开始装车路测,同时计划明年将落地2GWh产线。>
>03.>
>写在最后>
>材料方面,除了巴斯夫之外,优美科近日也宣布,宝马集团正式启动配备大尺寸固态电池(Solid-State Battery)的BMW i7实车道路测试。>该电池电芯由Solid Power公司开发,并搭载了优美科专有的>正极活性材料>(CAM)。>该材料基于优美科与Solid Power此前签署的联合开发协议,由双方共同研发完成。>
>而在应用落地方面,上汽推动半固态电池10万级半固态电池车面向市场;今年3月>北汽福田半固态电池卡车上市>,搭载40度和50度两款半固态电池;>福田汽车>7月披露,>半固态电池已经批量应用于公司自主开发的24V启动锂电>,装配在全平台电动轻卡。>
>另外,在储能领域,>南都电源日前宣布斩获总容量达2.8GWh的独立储能项目订单,该项目将完全基于半固态电池技术,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半固态电池储能应用。>
>总的来看,半固态电池在市场中的位置确立,核心在于技术发展的完善程度、成本管控能力与用户核心诉求这三大要素的适配与调和。它绝非对传统液态电池的浅层技术改良,>而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内所催生的、具备自身专属特性的技术体系。>
>与此同时,在应用端,不少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无人机、eVTOL、智能机器人等>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新兴应用场景,而非直接进入动力电池主战场。这种选择也并非偶然,既是资源约束下的务实选择,也是技术验证的敏捷路径。>
>2025年11月,>2025年第五届xEV电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大会>将在上海举行。届时,与会嘉宾将>针对固态电池的产业化,从材料、设备、工艺、应用等多方面展开分享与讨论>,欢迎报名参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