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C>超快充和>48>V>低压架构是影响>汽车线束>及连接器升级的两个重要方向。>
>在>10>C>超快充方面,继比亚迪发布>10C>充电技术之后,华为、吉利预计将在上海车展期间发布其超快充技术方案。>
>在>48V>低压架构方面,继特斯拉采用>48V>架构之后,小米汽车也宣布正在进行>48V>技术储备。在>2025>慕尼黑>电子展>期间众多芯片企业也推出>48>V>产品来迎接量产需求。>
>据悉,当前量产的>10C>超快充和>48V>架构所采用的连接器均有>泰科电子>的产品。>
>这两种技术对连接器本身有何要求?为什么泰科电子能够在众多供应商中脱颖而出?怀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参加了泰科电子>2025>年慕尼黑电子展的交流会。期间泰科电子汽车事业部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孙晓光、泰科电子汽车事业部中国区销售市场高级总监郑荣以及现场工程师共同为笔者解答了这些疑问。>
>
>
>
左:泰科电子汽车事业部中国区销售市场高级总监郑荣> >
>中:泰科电子汽车事业部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孙晓光>
>01.>
>10C>超快充、>48>V>架构下,连接器产品面临新挑战>
>以>10>C>超快充连接器为例。在比亚迪>10C>超快充技术中,配合其自研的充电桩技术,可以支持>1000V>最高电压和>1000A>最大电流,合计>1MW>的充电功率。在如此大功率的情况下,孙晓光指出,对于连接器而言,产品层面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其散热性能,以及电磁兼容性方面,同时还需要兼顾体积。>
>为此,泰科电子在产品层面采用了全新的方案设计。>
>从外形上来看,>最大的特点是取消了翻盖式的方案设计,直接将螺栓置于外侧>。>这么做的好处一方面简化了装配工艺,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连接器体积。>
>另外一个设计优化在于铝排上。由于电压的提升,在过近的金属中就有可能产生爬电效应,造成电弧短路。为此,泰科电子在铝排的间距控制上建立整套的技术标准,并且可以支持客户定制,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满足散热性能和电磁兼容性能。>
>在导体的选用上依旧采用的铝线导体>。>众所周知,相比于铜线导体,铝线导体成本可控,但对于连接器而言,铜端子和铝线导体的连接具有很大挑战。泰科电子推出的采石矶>Flex>产品便是重点解决铝导线和铜端子的连接难题,与之前产品相比,在性能上提升了>20%>,并且支持>800-1000A>的快充需求。本次用于>10C>超快充的连接器便是其中之一。>
>此外,孙晓光还透露,为了进一步满足>10>C>及以上的超快充需求,泰科电子正在储备支持液冷的连接器技术>。>
>48V>连接器产品挑战则主要体现在电压层面。>
>由于电压的提升,连接器中爬电间隙的要求也会随之提升。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12V>连接器产品的连接器界面需要重新设计。>泰科电子目前的>48V>连接器基于>LVCS>低压接头规格设计开发,该规格由特斯拉推出,并应用在其首款>48V>架构车型中。>
>作为新技术,>10>C>超快充和>48>V>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成本的挑战。>“铝代铜”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降本手段,>目前泰科电子已经在高压连接器中大规模量产>“铝代铜”连接器技术>。>并且支持客户多种方案的适配,降低产品迭代过程中的开发成本。>
>02.>
>低压线束也可以“铝代铜”>
>虽然在高压连接器领域,铝线导体已经开始大量替代铜线。但在低压领域,铝线的应用却是困难重重。>
>孙晓光总结了两大技术挑战。>一是连接器铜线和铝线导体连接部分的电化学腐蚀难题,二是铝线自身的>蠕变>问题,并且线径越细,蠕变现象越严重。>
>为此泰科电子从材料层面出发,与线束企业、设备企业一道开发出了低压载流铝线技术,彻底解决了上述两大难题,实现低压领域的>“铝代铜”。>
>郑荣强调,>该产品的核心优势便是降本。根据泰科电子测算,单车可节省用铜>10kg>,成本降低>10%>。>这样一来,对>48>V>低压架构能够有很好的商业化推动。>
>
>
>
泰科电子低压载流铝线技术,拍摄于泰科电子慕尼黑电子展展台>
>03.>
>坚定不移的执行本土化>
>2024>年,泰科电子在智能化和电动化相关领域增长显著。与智能化相关的高速高频产品线销售额同比增长达到>51%>,与电动化相关的高压产品线销售额同比增长>28%>。郑荣将成功的原因归因于本土化。>
>故事需要从>2021>年开始讲起。>
>在>2021>年,泰科电子就预测电动化、智能化在未来一定会大规模应用,并且会由中国市场逐步推广至全球市场。为此,泰科电子开始积极布局,目前几乎可以覆盖>100%>的连接器应用。>
>更重要的是,泰科电子开始加速推动国产化率,目前其国产化率已经接近>100%>。在保证供应链安全的同时,也有效的实现了成本控制,提升了产品性价比。>
>随后,泰科电子发现国内客户对连接器的部分要求及标准要高于海外标准。为此,泰科电子开始针对国内客户进行本土化方案开发,最终帮助其成功量产。>
>除了在产品层面的本土化布局,泰科电子在制造和质量管控方面也不遗余力投入。目前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组装,以及>100%>质检,构建了全链路系统闭环质量管理体系。>
>正是有这些前期的本土化布局准备,当电动化、智能化技术需求爆发时,泰科电子很好的抓住了市场机遇,助力客户快速占领市场。>
>除了市场方面,泰科电子也积极推动新技术落地。多赢复合线便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泰科电子在去年发布的>0.19mm2>的“多赢复合线” ,在一年的时间里,有十几家客户通过验证,部分客户已经量产。>
>孙晓光透露,在多赢复合线推广的过程中,由其本人带领的团队拜访了>7-8>家主机厂企业,专程让客户指出产品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如果采纳,泰科电子承诺为其降本。>
>孙晓光强调,本次发布的低压载流铝线技术将打开一个新的市场机遇。泰科电子也非常愿意与合作伙伴一起共享这次新的机遇成果。>
>目前泰科电子在中国有>1100>名工程师,未来将继续推动本话产品创新,助力本土化客户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