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30日,吉利举办了全新一代雷神超级电混发布会,带来了雷神EM-i超级电混,> >这次发布的>雷神EM-i超级电混>其整体是> >在雷神智擎 Hi·X和雷神电混8848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系统效率和用户体验。>在发动机、变速箱和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也进行了全面的优化。> >
> >>
◎>发动机方面,采用的是>46.5%热效率的1.5L发动机>,这款雷神EM-i超级电混发动机有这么高热效率的原因是因为采用了新的燃烧系统,叫“驭风火龙卷”延续了之前的雷神驭风燃烧系统的理念。>
>其是通过采用“鸭嘴”式大倾角气道、Mask结构导气、气流仿形活塞顶等独有设计,将缸内气流运动分解成生产、运输、转化、使用四个环节,进行系统高效控制。> >
>>
>
>
>
>
>
>
>
>
>
>
>同时基于气流设计物理边界,结合斜挤气燃烧室结构设计,>让燃烧速度提升20%以上,压缩比控制精度提升35%,最大EGR率接近30%。> > >
>
>
>
搭配其高效智能的热管理系统,还可进一步提升发动机整体能效,这款发动机拥有>三层水套设计>,可实现发动机精确分区冷却,在达到超低热容同时,水套容积缩小30%,让暖机速度更快,油耗更低,同时采用>超级不锈钢EGR冷却管>,耐卤腐蚀,对油品适应性强。>
>>
>
>
>
>
>
>
>
>
>
>
>
>
>◎>电驱方面,EM-i超级电混将“纯电11合1”理念导入电混领域,E-DHT 11合1混动电驱结构更紧凑,重量更轻。> >这款E-DHT 11合1混动电驱集成了P1+P3电机、P1+P3电控、碳化硅无级升压模块、VCU、TCU、PDU、传动系统、TMS热管理系统以及G-TCS主动防滑系统等十一大核心部件> >,实现了超高集成,整体结构更为紧凑的同时,减重达到13.5%。> >
>
>
>
>◎>电控方面,首次>采用IGBT和SiC的>T-pak单管>“混碳”方案>,让PCM效率达到99%。通过SiC升压,保证了满电亏电的一致性。> > >
>
>
>
>◎>电机方面,定子是由>I-Pin改的>双端X-Pin扁线绕组>,>最高效率可达到98.02%,系统综合效率最高达到92.5%。>转子采用>一体式转子轴>,实现齿轮与电机轴一体成型,通过高精准喷淋油冷技术,>让换热效率提升20%,温度均匀性提升18%>,做到高效油冷。> > >
>>这款E-DHT 11合1混动电驱通过双电机智能寻优控制,控制P1、P3电机与发动机之间的转速和扭矩,来实现平顺丝滑的动力响应,中低车速优先使用纯电或串联,充分发挥P3电机性能优势。> >高车速采用并联控制,发动机驱动为主,P1电机辅助调节,提升动力输出和发动机直驱节油优势。> >
>
>
>
01.>
>>雷神混动:你也听过我的故事> > >
>>其实>吉利在混动技术领域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很早之前,> >从2005年~2007年>吉利开始研发轻混动技术>(MHEV)>。> >2007年~2009年吉利开始探索插电式混动技术>(PHEV)>,重点研究定轴式机电耦合系统和单电机架构。2009年~2011年吉利继续深入研究PHEV技术,开始涉及行星齿轮式机电耦合系统。> >
>>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并于次年与其合作研发基于Drive-E 1.5T发动机技术的吉利ePro混动系统。该系统覆盖HEV、MHEV和PHEV全混动技术,采用定轴式机电耦合系统。> >
>
>
>
2014年,吉利与科力远成立CHS合资公司>(吉利控股)>,开始研发CHS混动系统。CHS混动系统采用行星齿轮式机电耦合系统,绕过了丰田的专利。>
>>2018年,“吉利ePro混动系统”>(定轴式机电耦合系统,P2.5单电机架构)>第一款车型量产上市,>同年,“雷神智擎Hi·X”开始研发。> >
>>2021年,吉利统一了所有动力总成的规划,提出了“雷神动力”的动力总成名称。>雷神动力的提出,标志着吉利在混动技术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规划和布局。> >
>2023年,吉利又发布了新一代雷神电混 8848,通过先进的电混引擎BHE15 Plus和三挡变频电驱DHT Pro,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壁垒。>
>
>
>
>吉利目前的混动体系就是以雷神混动技术为核心,主要以DHT为母体。由1.5T/1.5L发动机搭配三挡DHT及单挡DHT变速箱。通过不同的发动机配置,电池配置,电驱配置来实现不同车型的插电和混动应用。> >这次新发布的EM-i就是由1.5L发动机搭配单档E-DHT的构成,此前的EM-P是由1.5T发动机和三挡DHT组成。> >
>
>
>
>
提到EM-P就不得不唠唠这哥俩的区别了,雷神EM-i和EM-P其实都是隶属于吉利雷神EM超级电混技术体系,EM-i主打极致节能超长续航,EM-P则主打节能且更性能。推出EM-i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满足消费者对于>混动车低油耗、长续航的期待,同时还要具备更强的动力性能、更高的平顺性和静谧性,当然还要有更具竞争力的价格。雷神EM-i和EM-P正好把这些要求全占了!>
>
>
>
>早期为了满足主流消费群体对混动出行的期待,吉利品牌先后推出了雷神智擎Hi-X油电混动>(HEV)>与超级电混>(大里程PHEV)>两大混动技术。> >旨在覆盖从A0级到C级的各种车型,并支持HEV、PHEV、REEV等多种混动架构。> >
>但早期的雷神智擎 Hi·X主要使用的是1.5TD DHE15三缸发动机,>尽管热效率高,但因消费者对三缸发动机的接受度较低,导致市场反响平平。此外,DHT Pro 三挡变速器在换挡平顺性方面也存在问题。>
>>当然吉利也听取了消费者的意见,此后的雷神电混8848混动专用发动机 BHE15 Plus就是基于原有的BHE15发动机改进而来,实现了更高的热效率>(44.26%)>,同时保持了四缸结构,解决了消费者对三缸发动机的顾虑。> >
>>整体采用了深度米勒循环、350bar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等技术,提升了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 >新的雷神电混三挡变频电驱也继承了DHT Pro的基本结构,但在软件控制逻辑上进行了优化> >,提高了换挡平顺性,减少了顿挫感。依然具备全速域并联、20种工作模式等特点,但整体体验更加流畅,搭载于银河系列的 L6 和 L7。> >
>>这其中领克 07 和 08 上的 EM-P 则更为特殊一点,这俩搭载的是>DHT Evo 电驱变速箱>,将雷神电混的行星齿轮换成了平行轴方案,从而获得更高的动力传递效率,高速状态下的动力响应也会更好。> >回顾> >吉利动力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从依赖外部技术到实现全面自主研发的转变。> >
>> >
>>好,聊完了吉利的雷神动力,>下面我们在好好聊聊吉利雷神混动的母体“混动变速器”的基本逻辑以及演进方向。> >
>02.>
>>“DHT”混动教母> >
>>上文其实也强调过吉利雷神混动是以>DHT为母体,>这里的“DHT”>( 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 )>是指“专用混合动力变速箱”这一系统主要由双电机、三挡变速器、电控系统组成,其中> >P1、P2、P3、P4电机主要是依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来区分的。> >
>>■>P1电机的位置位于发动机前端传动带,通过传动带和曲轴相连,主要功能是控制发动机启停调节发动机转速提供动力补充,但是无法单独驱动车辆。> > >
>>■>P2电机的位置位于离合器后变速箱前,主要功能是以纯电驱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可实现短距离的纯电驱动。> > >
>>■>P3电机的位置位于变速器的输出端,主要功能同样是以纯电驱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不同是纯电驱动更直接,动力回收效率更高。> >
>■>P4电机的位置与发动机不在同一根输出轴,通常位于后轴,主要是实现四驱功能。>
>>纯电模式:> >电池供电,电机单独工作。> >
>>串联模式:> >发动机带动电机发电,电机驱动车轮。> >
>>并联模式:>发动机和电机共同驱动车轮。> >
>>发动机直驱模式:> >发动机通过变速箱直接驱动车轮。> >
>>能量回收模式:> >松开加速踏板时,电机进行能量回收,为电池充电。> >
>>◎>DHT Pro,>是集成双离合器,双行星排设计,内含>P1电机组(集成双离合器),P2电机组(集成双行星齿排)>,提供三个挡位。轮端最大扭矩4920Nm,扭质比41N·m/kg,轴向长度354mm,重量>(包含PCM和油)>120kg,采用扁线双电机系统,PCM内集成逆变器+TCU,集成度高,结构紧凑,ECU模块支持OTA升级。> > > >
>>
在DHT Evo系统中,P1电机主要用来发电,>同时还替代了启停电机,让发动机更>加平顺,P2电机是主要的驱动电机,>集成了换挡机构,通过双行星齿轮组实现三挡变速,>双行星齿轮组不仅能够实现功率分流,还可以提供不同的传动比,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其换挡机制是通过2组离合器和2组制动器实现的3挡变速。>
>>
>■>一挡:>动力从后排太阳齿轮进入,通过前排行星架锁死,从前排>(外)>齿圈输出。> >
>>■> >二挡:> >动力从后排太阳齿轮进入,通过前排太阳轮锁死,从前排>(外)>齿圈输出。> >
>>■>三挡:>动力从后排太阳齿轮进入,通过C3离合器闭合,两个行星排的太阳齿轮转速相同,实现速比的传动。> >
> >
>
>
>
>◎>DHT Evo,>是将行星齿轮换成了平行轴方案,> >搭载的P1+P>3电机> >,EV 最大轮端输出扭矩4000N·m,最大综合扭矩超4920N·m,重量>(包含PCM和油)>138kg。除了赋能整车动力性外,电机采用超薄低铁耗高强度硅钢片,高磁能积磁钢,电机高效区>(>>>90%)>占比96%能有效提升整车续航。> >
>在DHT Evo系统中,P1电机负责启动发动机、发电,以及在全功率输出时参与驱动。它会根据用电需求与发动机工作状态动态调整发电量,确保发动机以最省油、最安静的方式发电。>
>P3电机则负责直接驱动车辆,在日常驾驶中,它支持车辆进行纯电驱动,车辆滑行或减速时,则执行动能回收,为动力电池充电,由于 P3 电机无需经过变速器,而是通过减速器直接驱动车辆,功率提升后纯电驱动更高效,能耗更低。发动机启动时或换挡时,P3电机也会进行补偿,实现无感启动和更流畅的换挡,加速更线性。>
>再回到上文提过的>单挡>E-DHT>,其实这算是吉利一个涉及技术更新和成本考量的决策。吉利这次主要是针对10万左右混动车的市场需求,这个价位的消费者往往更在意油耗动力次之,多挡到单挡的转换能带来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就比如,吉利的星舰7在WLTC工况下的馈电油耗仅为4.85L/100km,相比之下,采用三挡的银河L7油耗为5.23L/100km。除了油耗还有就是>制造成本的下探,>这对于成本控制较为敏感的车型来说是一个重要优势。>
> >>
03.>
>>混动的终极方向在哪> > >
> >>最开始发展混动的目的,是>在纯电车和纯燃油车之间提供平衡。所以>最初>混动技术>被设计为一种过渡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混动技术已经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和市场的认可。>当前阶段,混动技术以不再是简单的过渡技术了,而是一个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成熟技术。> >
>>作为电动化技术路线的关键补充,> >2023年国内PHEV>(>插电式>)>、>EREV>(增程式)>和HEV>(纯电)>销量合计> >同比增长53%,另外,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25年,混动>(包含增程>)>新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的比例预计将超过50%。> >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传统构件最终会被省略,从而演变成增程式。> >个人觉得> >其实大家不看好混动技术的原因,是因为增程大电池与后驱结构可以完美适配纯电平台的特点,混动技术不利于纯电平台开发,> >但支撑这个理论的> >前提是> >把> >增程与混动作为纯电的过度技术来发展,如果是这个理论体系下那最好的过度一定是增程,但最终形态一定是纯电。> >
>> >
>>
那混动会不会有其他的发展路径呢,或者它的终极发展方向在哪里,首先就是油耗上,无论>增程还是混动都是需要>依赖汽油,>其实>增>程>车>在>大多数>工况下>的>油耗>都是高于>混动车的,只有少部分工况>会比混动省油,尤其是>高速行驶时,电机需要长时间高转速运作,电量消耗显著。这导致增程车在高速行驶时的油耗较市区大幅上升,往往高出2倍以上。>
>其次>增程的所有工况插混都具备,但是插混还具备>增程所没有的>并联和直驱,这可以很好的应对动力不足以及高速行驶耗电大的弊端。所以>未来混动>可能会有多种技术路线并存,同时具备经济性、高性能以及多工况的特点,也可能结合其他储备资源就比如氢燃料插电混合动力系统,此前10月14日在巴黎车展上雷诺的氢电混动Embleme概念车就有展出,>动力总成是电池电力+氢燃料电池推进的巧妙>混合动力车>。雷诺表示,紧凑的 40kWh 电池组和后置 158千瓦的电动机,外加30kW的燃料电池可以进一步增加约 350 公里(217 英里)的总续航里程。>其实混动的演进方向有很多但>无论哪种技术路线,最终的目标都是实现更高的能效、更低的排放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