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去年发布的Blackwell芯片现在开始投产,2025年将推出Blackwell Ultra,而下一代 AI 芯片架构平台名为Rubin,采用HBM4芯片,预计将于2026年推出。”> > >
>> >
>>6月2日晚,在2024中国台湾国际电脑展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宣布了未来三代数据中心半导体技术路线图。> > >
>> >
>>
>>在两小时的演讲中,黄仁勋发布了新的平台,详细阐述了自己对“GPU加速AI计算革命”及“AI工厂”的理解,并着重讨论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结合的未来。> > >
>> >
>>本文主要介绍芯片平台路线图和人工智能相关内容。> >
>>
>>
>01.>
> >从Hopper、Blackwell到Rubin ,三平台同一架构>
> > >>在今年3月份,英伟达推出了Blackwell 之后,6月份再次官宣了全新平台Rubin,同样沿用了英伟达此前推出的Hopper架构。> >
>> >
>>Rubin是配备新GPU、基于名为Vera的CPU,以及采用NVLink 6、CX9 SuperNIC 和 X1600、并融合InfiniBand/以太网交换机的高级网络平台。> >
>> >
>>英伟达新平台的名字都是基于人名命名。据介绍,Blackwell GPU以数学家David Harold Blackwell的名字命名。Blackwell GPU中包含2080亿个晶体管,可以支持多达10万亿个参数的AI模型。Vera和Rubin则是以美国天文学家Vera Rubin的名字命名。Vera Rubin是研究星系自转速度的先驱,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并对宇宙暗物质的理解做出了重大贡献。> >
>> >
>>黄仁勋表示,去年发布的Blackwell芯片现在已经开始投产,2025年将推出Blackwell Ultra,而下一代 AI 芯片架构平台名为Rubin,采用HBM4芯片,预计将于2026年推出;2027年还将推出Rubin Ultra平台。> > >
>> >
>>“我们的更新节奏依然是一年一次,始终追求技术的极致,同时确保所有产品都保持100%的架构兼容性。”黄仁勋说道。> >
>> >
>>
>>对于Blackwell Ultra的具体情况,黄仁勋透露的不多,但参考Blackwell在性能、成本和能耗方面的提升,Blackwell Ultra还是值得期待的。> >
>> >
>>黄仁勋提到,Blackwell计算能力的增长非常快。在短短八年内,英伟达的计算能力、浮点运算以及人工智能浮点运算能力增长了1000倍。这速度,几乎超越了摩尔定律在最佳时期的增长。> >
>> >
>>通过提升计算能力,用于训练GPT-4模型(2万亿参数和8万亿Token)的能量下降了350倍。利用Blackwell将原本需要高达1000Gwh的能量降低到仅需3Gwh。黄仁勋做了一个比喻,使用1000个GPU,它们所消耗的能量竟然只相当于一杯咖啡的热量。> >
>> >
>>
>>根据曝料Rubin架构首款产品为R100,>采用台积电3nmEUV制造工艺,四重曝光技术,CoWoS-L封装,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投产。> >
>>
> >
>>02.> >
>>机器人时代临近> >
>>
> >>谈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黄仁勋表示,物理人工智能正引领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浪潮,它们深谙物理定律,并能自如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
>> >
>>黄仁勋认为,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将来所有移动的物体都将实现自主运行。> >
>> >
>>Nvidia 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采用了三台计算机的解决方案:一台用于在数据中心创建模型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一台用于机器人实时传感器处理的运行时计算机,以及一台用于数字孪生模拟的 Omniverse 计算机。这种设置允许对人工智能模型和机器人系统进行广泛的虚拟测试和优化。> >
>> >
>>数字孪生平台 Omniverse 结合了实时物理渲染、物理模拟和生成式AI技术。在Omniverse 中,机器人学习如何成为机器人。它们学习如何自主精确地操控物体,比如抓取和处理物体,或自主导航环境,找到最佳路径,同时避免障碍和危险。在 Omniverse 中学习最大限度地减少模拟与现实的差距,并最大限度地转移所学行为。> >
>> >
>>黄仁勋表示,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人形机器人,“机械化将成为常态,工厂将全面实现自动化,机器人将协同工作,制造出一系列机械化产品。”> >
>> >
>>
>>展望未来,黄仁勋认为,工厂内的机器人将成为主流,它们将制造所有的产品,其中两个高产量机器人产品尤为引人注目。> >
>> >
>>一个是自动驾驶汽车或具备高度自主能力的汽车。明年,英伟达与梅赛德斯-奔驰车队携手,随后在2026年与捷豹路虎(JLR)车队合作。英伟达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堆栈,但客户可根据需求选择其中的任何部分或层级,因为整个驱动堆栈都是开放和灵活的。> >
>> >
>>黄仁勋判断,另一个可能由机器人工厂高产量制造的产品是人形机器人。近年来,在认知能力和世界理解能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我对人形机器人特别兴奋,因为它们最有可能适应我们为人类所构建的世界。> >
>> >
>>“与其他类型的机器人相比,训练人形机器人需要大量的数据。由于我们拥有相似的体型,通过演示和视频能力提供的大量训练数据将极具价值。因此,我们预计这一领域将取得显著的进步。”> >
>> >
>>黄仁勋表示,未来,我们将见证一个更为激动人心的时刻——制造会走路、四处滚动的计算机,即智能机器人。> >
>> >
>> >
>>截至2024年4月28日的2025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英伟达期内实现营收260.44亿美元,同比上涨262%;净利润148.81亿美元,同比上涨628%。财报数据公布后不久,英伟达股价迅速上涨,据统计,在过去的2023年中,英伟达股价涨幅超230%,今年以来涨幅已达到121.39%。> >
>> >
>>作为AI时代的“卖铲人”,英伟达凭借算力垄断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一家独大的势头短期内很难扭转。英伟达注定会是AI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