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现代FCEV销量突破10000大关>
>据外媒报道,世界首个量产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厂商现代汽车,在七年内已售出10000多辆燃料电池汽车。>
>7月5日,现代汽车表示,公司上个月已在韩国和海外销售了>548辆>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Nexo,根据工厂出货记录,累计销售了>10144辆>。到目前为止,现代汽车已在韩国销售了>7740辆>汽车,并在海外销售了>2404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现代汽车自2013年生产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Tucson,Tucson FCEV燃料电池车搭载的氢燃料电池单元可提供最大功率134马力,最高时速为160km/h,续航能力高达588km。但由于缺乏加氢站和燃料电池汽车价格高昂,Tucson FCEV仅售出914辆。>
>2018年,现代推出第二代燃料电池汽车——Nexo。Nexo第一年共售出966辆汽车,2019年的销售量猛增至4987辆,今年上半年共售出3292辆汽车。>
>现代汽车表示,>Nexo下个月的累计销量将突破10000大关>。这是继日本丰田的Mirai之后,全球第二款销售超过了1万辆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
>Nexo在销售方面取得了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政府增加环保汽车供应的政策。Nexo的单价约为700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40.79万),但在其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贴下,>价格已降至该价格的一半左右>。>
>现代FCEV累计销量过万意味着什么?>
>TrendBank认为>,现代FCEV累计销量过万主要有以下几个点需要关注:>
>1.现代FCEV累计销量过万对全球FCEV行业是利好>
>当前,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从全球范围看,还不太理想,正需要多一些像现代、丰田这样的企业来推动整个FCEV的发展。>
>因此,现代FCEV累计销量过万对全球FCEV行业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它将促进全球FCEV产业进入一个新的状态。>
>2.现代FCEV累计销量过万将助力韩国氢能形成竞争优势>
>现代汽车和韩国之间的氢能发展是相辅相成。>
>得益于韩国政府对氢能汽车产业的重视和推动,现代汽车FCEV才能在韩国市场的快速发展起来。其累计销售的10144辆FCEV中,韩国市场就占据7740辆。>
>另一方面,现代汽车也是韩国实现其《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提出的目标(>到204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62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1200个>)的主力军。>
>现代汽车集团计划到2030年,>每年生产50万辆燃料电池电动车>(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预计在此时间内,全球燃料电池电动车需求量将达每年约200万辆。现代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助力韩国在各国氢能竞争中形成强大优势,领先其他国家。>
>3.现代FCEV累计销量过万给丰田带来压力和动力>
>在现代之前,实现FCEV销量过万的仅有日本丰田旗下的Mirai一款燃料电池乘用车。因此,现代FCEV累计销量过万对丰田而言是一个强力的挑战。>
>2019年,全球范围内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超过了7500辆,来自单一车型:现代NEXO丰田FC Mirai和本田ClarityFuel Cell。其中Mirai销售了2407辆,NEXO销售了4987辆,Clarity Fuel Cell销售了349辆。>
>而现在,现代FCEV累计销量已过万,Nexo下个月的累计销量也将突破10000大关。并且,现代计划占据全球25%的FCEV市场,其给丰田造成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压力也意味着动力。丰田将在现代的刺激下加大、加快其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丰田已计划从2025年开始推出更多类型的燃料电池汽车,包括SUV、皮卡、商用卡车等。>
>丰田称,>将在202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生产氢燃料电池>,届时能够满足该公司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乘用车和公共汽车)年销售超过3万辆的目标。>
>4.现代FCEV累计销量过万对我国市场也将产生驱动>
>目前,我国主要推行的是燃料电池商用车,乘用车方面除上汽荣威950还未有其他批量销售产品。>
>而现代除了发展乘用车的FCEV之外,也着力于发展燃料电池商用车。>
>2006年,现代汽车运营了第一代燃料电池电动公交车,并在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期间推出,并且正式运营了其第三代FCEV公交车,目前在韩国第三代FCEV的公交车已经在主要的城市,作为市政用的公交车广泛铺展开来。>
>在卡车领域,现代汽车2019年成功开发了GV19和GC34重型燃料电池卡车。今年7月6日,现代汽车宣布向瑞士首次交付世界首批量产的氢能重卡。现代计划向瑞士交付50辆XCIENT重卡,自2020年9月起向客户交付。>
>现代汽车商用事业本部长李仁哲表示,此次海外出口,不仅仅是开拓欧洲环保商用车市场,还会陆续进军北美、中国等商用车市场。>2030年现代汽车将在中国投放1000辆氢燃料汽>车>。>
>此次现代FCEV累计销量过万,将给我国车企带来一定压力和动力,或将使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再进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