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迹象表明,特斯拉正在争取印度市场。
路透社最新消息,特斯拉的代表将于本月会见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Piyush Goyal),讨论在印度当地建立工厂,并生产售价为2.4万美元的新车计划。
据悉,这款低价车不仅会供应当地市场,也会对外出口。而此次与印度商务部长的会晤,将是自今年6月马斯克会见印度总理莫迪以来,特斯拉与印度政府之间最高级别的讨论。
有意思的是,这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征战”印度。对于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印度政府这几年还真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强势如特斯拉和马斯克,也曾在一波三折的谈判与较量中败下阵来。
时间可以回溯到2021年,为了吸引特斯拉建厂,印度在政策和商务诚意上可没少下功夫,特别是减免关税这一砝码,就足以让远在德州的马斯克十分心动。不过,这段“热恋期”不到一年,因为关税问题,特斯拉不得不在印度当地暂缓建厂和搁置销售电动车计划。
时隔一年,马斯克选择从头再来。
说实话,能让骄傲的马斯克“三顾茅庐”的合作伙伴并不多,而印度这种一度撕破脸还要继续争取合作的,更是少之又少。从马斯克越挫越勇的态度可以看出,印度这块市场在战略层面,对特斯拉未来的发展究竟有多重要。
01
再难搞,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有一个消息,可能很多读者都知道了:
路透社上周报道,比亚迪向印度监管机构提交了一份1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拟与印度私人控股公司合作,共同组建一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目的是在印度市场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
业界的关注度还没降温,印度《经济时报》针对该事件又泼了一盆冷水。据悉,印度方面拒绝了比亚迪的建厂申请,理由是中国在印度的投资涉及「安全问题」需要审议,且印度现有的招商规则不允许外国企业进行此类投资。
如果消息属实,比亚迪是被印度拒绝了。
其实比亚迪想在印度建厂,看衰者不在少数。一方面,是印度借法律和商业规则之名,之前已经坑了不少跨国公司,包括小米和富士康的母集団鸿海。
另一方面,是印度和比亚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后者计划内的建厂模式,难免被印度方面猜忌。
参考此前路透社爆料的消息,比亚迪试图在印度当地建厂,一是借合资公司达成目的,二是自己主要投入的是技术,掏钱的事情主要则由合资方Megha去负责。这样一来,比亚迪算是把自己在印度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了——
毕竟,自己不需要承担太多资金压力,也没必要把最核心的技术贡献出来,赚到钱大家在印度一起分,赚不到也不亏太多。这样的算盘,在莫迪政府面前可不好使。
不过,比亚迪的经历对于特斯拉来说,只是“昨日重现”。印度这块骨头有多难“啃”,大洋彼岸的特斯拉已经提前“啃”过了。
昔日,印度政府为了吃到特斯拉这块“唐僧肉”,抛出的橄榄枝是颇具吸引力的,特别是可以考虑“减免关税”这一砝码,就让远在德州的马斯克心向往之。
只是最后,特斯拉和印度还是闹僵了。
2022年,有熟悉双方谈判的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已经搁置了在印度销售电动汽车的计划,不仅放弃了在当地寻找销售展厅的工作,还把在那里招募的团队重新分配到全球的其他地方,根本原因,主要是关税问题无法统一。
最初,特斯拉希望通过印度的较低关税开辟新的生产和销售市场,以减轻对美国大本营和上海基地的生产依赖。但印度政府也有其算盘,他们之所以愿意向特斯拉伸出橄榄枝,降低关税的前提是特斯拉先在印度建厂,这和特斯拉的想法背道而驰。
「这是世界范围最高的关税了!」
马斯克为印度的遭遇鸣不平,但特斯拉终于还是结束了与印度政府长达一年多的谈判僵持。
那段时间,马斯克自己也焦虑。
看到莫迪政府临时变卦,特斯拉一直寻找替代方案。按照马斯克自己的商业计划,虽然失去了在印度设厂造车的机会,但是在新德里、孟买和班加罗尔等主要城市开设展厅却有很大的可能,没想到印度方面的强硬彻底惹怒了马斯克,最后连展厅计划也一同被扼杀在摇篮里。
02
“备胎”印尼,不会缺席
印度的关税有多高?
无论是特斯拉与印度政府僵持不下的2022年,还是当下,印度对进口车都实施超高的关税:4万美元以下售价的进口电动车,其税率为60%,超过4万美元则上升至100%。
熟悉这笔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其实特斯拉当年的要求也不算过分。马斯克希望印度降低关税至40%左右,但印度却选择讨价还价,给出降低关税的前提,是特斯拉先在印度卖车,且取得较为理想的新车销量。
有意思的是,就在比亚迪被传折戟印度、马斯克再次争取当地建厂的当下,另一个国家,印度尼西亚,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印尼一位高级部长本周表示,印尼正在敲定一套新的激励措施,以吸引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投资,并补充说,政府仍在与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大公司进行谈判。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印尼一直试图吸引电动汽车制造商在该国投资,然而,一些汽车制造商,如中国的比亚迪,却选择在附近的泰国投资。
据悉,印尼政府官员计划本周四在中国成都与比亚迪高管会面,并计划于8月在美国加州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进行谈判——多年来,印尼一直在向特斯拉示好,希望能在印尼建立一个属于特斯拉的亚洲生产基地。
特斯拉的态度呢?
一直以来,这家美国制造商都把印尼当做印度的“备胎”,所以每次特斯拉与印度的谈判有风吹草动,不远处的印尼都会抛出诚意满满的“橄榄枝”。
2020年底,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悄悄派遣了一支政府高层团队,以海事事务与投资协调部长潘加坦(Luhut Pandjaitan)为领队,先是前往美国,在返程的途中又顺道去了趟日本,为即将颁布的一项产业新政做前期试探。
印尼使团到了美利坚,随即与特斯拉高管进行了会面。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镍矿储备,维多多政府希望能把印尼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再通过打造一条全新的产业链,在电动车领域寻求弯道超车的机会——
特斯拉,就是破局的入口。
不过,过去几年,印尼方面应该挺郁闷的。
特斯拉这块肉,眼看着就要吃到嘴边了,却被隔壁的邻居印度抢了去,也是在印度“勾搭”特斯拉最为频繁的2021年,印尼方面的热情也开始慢慢冷却。
更何况,虽然印尼在东南亚最多只算个“备胎”,但这个备胎身上却有特斯拉最看重的东西,那就是电池领域的关键原材料镍,以及该国潜在的电池产业链优势。
要知道,早在印尼政府第一次向特斯拉伸出橄榄枝的2020年,马斯克就曾直接表态,称他愿意接受针对印尼的长期高投入,但前提是当地的镍矿开采必须高效,且对环境保护更加友好。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镍矿生产国,在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这个国家已成为诸多电池制造争相投资建厂的“香馍馍”,且一众锂电原料供应商、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加码印尼的电池供应链,为的就是在电气化时代抢占关键原材料的货源高地。
03
再向虎山行
印度市场这块骨头有多难啃,特斯拉最有体会,不过,这块骨头之所以难啃,还不只是关税的因素。
一是,基建薄弱。
印度与电气化配套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特别是电池相关的产业链较为薄弱;这个国家虽然一直致力于增加高速公路的长度,但其公路网络却是出了名的质量差,且公路电力供应都不如预期稳定,遑论电动汽车所依赖的充电站。
二是,政策法规太“妖”。
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
这是印度法律运行最好的概括,他们对外来企业和资本或是激励,或是冷漠,或是卡你脖子,全看莫迪政府拍脑袋的利益权衡。
一言以蔽之,商业环境极为苛刻。不过,比亚迪和特斯拉们深知环境之苛刻,依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哪怕碰壁,也要一搏,为何?
印度,是块不小的蛋糕。
这个国家是亚洲的第三大经济体,汽车行业则是该国最大的经济引擎之一,占据制造业约一半的价值产出。
近年来,整个汽车产业链更是直接或间接雇佣了3700万人,对印度GDP的贡献一度接近10%。目前,印度新车年销量大约在300万辆左右,但消费结构依旧以小型车为主。
很显然,比亚迪在这时候选择进军印度市场,一方面是其全球战略迅速扩张的通盘考量,但另一方面,也是和对手特斯拉的竞争已经日趋肉搏,重要的关键市场一个也不能放过,拿下印度,意味着在全球争夺战里抢得了先机。
一旦拿下印度市场,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在全球市场将搞定除美国之外的所有核心市场,从这个战略角度去衡量,印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特斯拉呢?
彭博社近日撰文分析称,特斯拉在美国和中国以外的区域销量,现阶段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第二季度,来自非中美的国际市场,其收入已经增长了一倍以上,达到78.6亿美元。
尽管美国仍是特斯拉最大的销售来源,但那里的收入已进入一个新的瓶颈期。这也意味着,在去年最后三个月接近120亿美元之后,特斯拉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在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都有所下降。
再战印度,也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