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在中国市场电动化浪潮的冲击下,日系车企似乎没有太多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日系车企似乎一直都不想相信,燃油车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大规模退出市场。所以丰田章男在日本政府规划“>2030>脱碳燃油车”之时,还是非常强硬的抵制态度。> >
>>
>> >
>>
>>但是本田明显松口了。> >
>>
>> >
>>
>>在>10>月份的中国电动化战略发布会上,本田表示,>2030>年后在中国推出的所有新车型均为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电动化车型,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 >
>>
>> >
>>
>>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是转型的第一步。> >
>>
>>
>>
>>
>>
>本田:体量大>需要更多的转型时间> >
> >>
>>
>>
>>
>>从时间上来分析,国内像北汽、长安这些主流车企燃油车停售时间表基本上都是在>2025>年左右,部分德系车企在中国市场也是如此规划,但是本田不慌不忙地将这个时间点定在>2030>年。> >
>>
>> >
>>
>>这也从侧面说明,在保证经营不断层的情况下,要从燃油车平稳地过渡到新能源车市场,本田需要的时间可能比中国本土企业更多。> >
>>
>> >
>>
>>从销量体量来看,确实如此。> >
>>
>> >
>>
>>本田作为近年来中国市场第三大燃油车车企,>2014>年到今年>9>月在中国的销量高达>982.09>万辆,仅次于大众和通用。主要依靠燃油车市场,是外资品牌>在中国的普遍现状>。> >
>>
>> >
>>
>
>
>
>
>> >
>>
>>依靠全球市场的汽车销量及其他业务,本田>2021>财年(>2020>年>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1317.05>百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399>亿元人民币)。> >
>>
>> >
>>
>>如果想保持住现在的业绩,从业务角度来看,就必须从燃油车完全过渡到新能源汽车。> >
>>
>> >
>>
>>本田目前在中国市场每年>100>万辆到>150>万辆的燃油车销量,>2025>年肯定是没办法全部电动化,>2030>年其实是一个很合理的时间点。大众和通用这两家燃油车体量更大的车企,燃油车禁售时间更靠后。> >
>>
>> >
>>
>>除了体量大,需要过渡的时间比较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从转型电动化需要的三电技术及供应链配置,本田才刚刚起步。> >
>>
>> >
>>
>>以电池为例,除了投资宁德时代,目前电池用的还是丰田和松下合资公司>PPESI>的,合资公司用的基本上是广汽和东风的电池供应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完全可控的电池供应链> >,而这也需要时间和成本。> >
>>
>> >
>>
>>所以对于本田来说,转型是必然的,但是需要更多的时间。> >
>>
>> >
>>
>>但是,如何从几百万辆的燃油车市场过渡到电动车呢?中国市场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 >
>>
> >>
>>
>>
>本田:混动车只是过渡>EV>和>FCV>才是终极目标> >
> >>
>>
>>
>>
>> >
>>
>>按照本田的规划,包含中国市场在内的先进市场,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占比规划为>2030>年达到>40%>,>2035>年达到>80%>,>2040>年达到>100%>。> >
>>
>> >
>>
>>从这个比例分析,>2030>年以后,消费者在中国市场应该能接触到本田所有动力类型的车型,到>2035>年之后燃油车去库存应该已经结束,市场会逐渐以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为主,混动车为辅,直到>2040>年,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这两种车型完全占据本田在中国的市场。> >
>>
>> >
>>
>>不管日系车在混动车技术上的积累有多深厚,在中国市场,都知道>EV>才是主线。对于本田来说,混动车在中国市场只是一个过渡,>EV>和>FCV>才是终极目标。> >
>>
>> >
>>
>>本次中国战略发布会上,本田也推出了全新的纯电动车品牌“>e:N>”,未来该品牌还将出口到海外市场,基于该品牌打造的两款车型>e:NS1>和>e:NP1 >计划>2022>年春季上市。> >
>>
>> >
>>
>>根据工信部最新一批的申报数据,已知>e:NS1>是一款>A0>级纯电动轿车,目前市面上>A0>级的轿车比较多,但是缺少爆款,这对于本田来说是个机会。但是按照本田在中国两家合资公司目前推出的>A0>级轿车的售价和市场反响来看,似乎不是很有胜算。> >
>>
>> >
>>
>>虽然本田也规划了几款这五年即将推出的全新电动车,但基本上都是概念车,未来市场如何变动也未可知。不过,不管怎么变化,未来还是要围绕>EV>和>FCV>布局产业链,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又是新的客户市场。> >
>>
>> >
>>
>>
>>
>丰田、日产作何打算?> >
> >>
>>
>>
>>
>>相较于本田为了发展电动化更换掌门人以及在中国表决心这些举动,丰田章男对电动化转型似乎一直抱有抵触情绪,直指日本政府以电动车为中心的碳中和举措不合理。> >
>>
>> >
>>
>>丰田章男表示,如果日本政府开始执行以电动汽车为主的“碳中和”计划,到>2030>年日本将失去>550>万个工作岗位和>800>万辆新车产能。要实现碳中和,敌人是二氧化碳,而不是内燃机。> >
>>
>> >
>>
>>尽管在日本市场丰田章男表示不喜欢一刀切的方式,但对电动化转型也并不是无动于衷。关于三电的核心技术,丰田基本上都核心在握。一旦要开始转型,最大的焦虑应该是产能暂时还没跟上。> >
>>
>> >
>>
>>丰田通过合资公司已经布局了天津和南沙共五十万辆新能源车产能,但是电池和电机等主要零部件,丰田暂未大规模布局产能。电池部分,我们已知在美国有工厂规划,但是中国市场可能以外采为主,不会大规模进行布局,丰田会更专注于下一代电池的研发和提前布局。目前来看,三电的关键部件,丰田可能更倾向于外采。> >
>>
>> >
>>
>>至于日产,态度上明显比丰田积极。转型对于常年亏损的日产来说,更像是一个契机。日产很早就向市场推出了新款的纯电动>SUV Ariya>,今年也将导入到中国市场,并且规划>2025>年向中国市场导入>9>款电动车型,不再兜售燃油车,到>2030>年核心车型>100%>的电动化。> >
>>
>> >
>>
>>在三电的布局上,日产虽然有布局电池包工厂,但是电芯部分目前还是外采,未来不知道会不会建电芯产线。> >
>>
>> >
>>
>>基本上,日系车企都有关于动力系统的技术积累,只是在电池布局上,似乎都不倾向于大规模自建产线,而是专注于下一代电池的研发和提前布局。而且就日产、本田目前的动作来看,纯电动车绝对是日后的主线,这对于国内的电池产业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
>>
>> >
>>
>>日系车企由于在中国市场体量较大,所以需要更多的转型时间。但是,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显然已经成了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共识,而这,正是转型的开始。>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