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结构,实现2050-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均制定了严苛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中国亦拟定了2025年新乘用车平均燃油消耗量达到4升每百公里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的将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的举措之一。
图1: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和换电模式的发展
而在国家工业和能源战略的大框架下,新能源汽车最近十年来一直都是中国的重点发展产业。自2009年的“十城千辆”试点计划始,国家和地方出台多重激励政策,在高额补贴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了2013年到2018年期间年均142%的超高增速。其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逐渐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胡萝卜+大棒”双积分政策的逐步引入。同时,产业基础和市场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步入理性发展阶段,未来增长前景可观。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性与便利性,为了给整车厂、电池厂等上游参与者带来更多机会,BaaS(Battery-as-a-Service)电池租赁服务逐渐进入消费者视野。
01
什么是BaaS?
BaaS即“电池即服务”,是指将电池作为一种服务而非一项实物资产出售给消费者。该概念由蔚来汽车于2020年首次提出,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车时,可选择“车-电分离”的购买方式,即通过购买BaaS服务获得电池的使用权,而不拥有电池的产权。BaaS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如(为可换电车型)替换最新技术的电池(软件+硬件),统一管理和维护电池等。
图2:“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基于物理是否分离和所有权是否分离两个维度定义
02
BaaS价值链
BaaS的价值链上汇聚了诸多参与者:上游主要包括电池制造商及整车厂,负责电池及整车的生产制造;中游主要包括汽车经销商、BaaS服务提供商以及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其中经销商负责车辆销售维保等,BaaS服务提供商负责换电等服务,电池资产管理公司负责电池资产管理等;下游主要包括C端和B端的消费者及电池回收商,最终电池回收商将回收的电池梯次利用,或分解出原材料,原材料重新流向电池制造商,由此形成一个价值链闭环。
图3:BaaS价值链分析——生态全景
“车电分离” 作为BaaS的主要模式,因其电池可快速替换的特性,能够实现更加丰富的(软件+硬件)服务内容并更好解决纯电动车车主的诸多痛点,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赋能企业实现长期持续不断的价值输出,带来长期稳定的利益收入。
03
BaaS解决哪些痛点?
A.短期来看,BaaS可以较好地解决纯电动车价值链各环节痛点
价值链下游
图4:BaaS价值链分析 – 下游
- 终端用户 -
图5:消费者在电动汽车购买及使用环节中的存在多个痛点,可以由BaaS较好应对
- 电池回收商 -
图6:电池回收商痛点及BaaS应对方式
价值链中游
图7:BaaS价值链分析 – 中游
- BaaS服务提供商 -
图8:BaaS服务提供商痛点及BaaS应对方式
- 汽车经销商 -
图9:汽车经销商痛点及BaaS应对方式
价值链上游
图10:BaaS价值链分析 – 上游
- 整车厂 -
图11:整车厂痛点及BaaS应对方式
- 电池制造商 -
图12:电池制造商痛点及BaaS应对方式
B.长期来看,BaaS价值有望在“软件定义车”趋势下获得加持
长期来看,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成本的下降,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政策的持续跟进,以及新商业模式的出现,纯电动车消费者的痛点将在未来逐渐得到缓解或被消除。
图13:新能源汽车产业痛点和BaaS价值在未来的变化趋势
04
BaaS发展面临的挑战
标准不统一是BaaS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BaaS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要实现规模化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除了建站成本高,运营难度大等方面,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标准不统一,这里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电池标准不统一、换电模式不统一以及换电站分类标准不统一。
图14:行业标准允许的电芯规定尺寸超过百种
高成本与管理规范不健全是BaaS在短期要面临的风险
短期来看,BaaS面临着建站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挑战。一方面,电池资产成本高,换电站建设投入大,且需要专业团队经营,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等也较高。而BaaS模式的盈利需要规模效应,即建立相当数量的换电站以提供足够的便利性来吸引特定需求。此外,电池技术的进步和电池成本的下降,也将给持有大量旧电池资产的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带来沉重的包袱。另一方面,当前企业发展换电模式还面临着一定的政策风险,涉及到如何管理、如何补贴、如何建站等问题,企业自身很难解决,需要政府予以规范解决。
05
BaaS产业链上不同企业应如何布局
整车厂:结合自身战略,按需布局
在多元化补能、充换电共存这一趋势下,未来的换电型纯电动车产品将不断得到丰富,逐渐获得消费者认可与喜爱,甚至成为纯电动车销售的一大差异化卖点。
整车厂应该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尽早合理布局换电车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为未来的市场做好准备。当前已经有多家车企推出了换电车型,并有多家企业在积极开发或筹划换电产品。
图15:主流车企的换电车型规划
BaaS服务提供方:合理布局建站,广泛结盟创造共赢生态
在布局BaaS换电网络时,应做到综合考量、因地制宜,即综合考虑换电站的数量、位置、规模及周边配套等因素,并具体分析各区域消费群体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运营推广。
同时,BaaS服务提供商应在扩建换电服务网络的同时广泛结盟,与盟友共同打造互赢的BaaS生态体系。
电池制造商:积极参与,推进标准统一,挖掘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
BaaS规模化有利于推动电池需求提升,而BaaS规模化的重要助推剂是电池标准化。电池制造商应与整车厂密切合作推动电池标准化,在这一进程的早期建立相应的技术优势与行业壁垒。
同时,可考虑与整车厂共同开发换电车型专用电池,推出针对不同换电使用场景差异化的电池产品。
此外,电池制造商也可与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展开密切合作,通过自身掌握的电池技术与经验,为电池资管公司提供电池管理相关增值服务,在电池的梯次利用中获得更高的优先处置权,挖掘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
随着纯电动车市场的发展和国家对多元补能模式的积极推动,未来充、换电模式将长期并存相互补充,共同满足车主的不同应用场景和差异化需求。在这一趋势下,BaaS模式的价值与优势将逐渐显现,有效解决现阶段纯电动车消费者的痛点。尽管BaaS的发展在短期内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行业标准、规范的不断完善,BaaS的潜力将在逐渐得到释放,在中长期持续为各利益方创造价值。
注:本文节选自NE时代与保时捷管理咨询之洞见《“电池即服务”(BaaS)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变革》白皮书,欲查阅完整版白皮书内容,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